《賭場在我家》第二期 P1 本期焦點:賭場是「離島產業毀滅計畫」?之一
「澳門是賭城,你喜歡嗎?」
如果有人以您的家鄉為主體問「xx(家鄉名)是賭城,你喜歡嗎?」您會怎麼回答?
以青年為主要閱讀族群的澳門「新生代」雜誌,在2002年向澳門青年問了這個問題,而那年正是北京政府在澳門回歸後,考慮經濟的需要,終止澳門賭博業的壟斷並開放賭權,使澳門進入富有競爭性的博彩業資本主義時代。
夜晚的澳門(照片來源:網路翻拍)因賭場妝點的富麗堂皇,美不勝收。
其實澳門人對賭博產業並不陌生,只是看是誰當家掌權。1847澳門歸為葡萄牙殖民地時,葡澳政府沒有長期的經濟政策,將賭博合法化容許賭博業繁榮昌盛作為稅收的來源。那時賭場是由黑道幫會壟斷賭博業。自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後,北京政府開放賭權,引外資進入澳門賭場,澳門賭業由財團和北京及澳門特區政府把持。然而無論是「黑道X葡澳政府」還是「財團X北京及澳門特區政府」,都有著相同的治安敗壞、官員貪腐問題,不同的是,黑道壟斷的賭博業年代,澳門人若不想可不承認「賭場」這個有負面意義的詞彙,就是他們家鄉的代表。但北京政府開賭後,「賭場」正名化,這個有負面意義的詞彙,也成了澳門的形容詞:形容自己的家鄉是「賭場」,你喜歡嗎?
攤在陽光下的澳門卻面臨著貧富差距、房物價飆漲和外移人口的考驗。
(澳門外移人口:勞工、新移民及一些教育水平較低,以勞力密集的藍領階級或老人居住,然租金也不便宜,月租5000元港幣以上,小小坪數裡可能住10幾個外勞。)
滿街霓虹閃爍好不熱鬧的當鋪(照片來源:網路翻拍),是不是透露出賭博產業效益來源的真相?
澳門賭業發展簡表
(本表參考「中國澳門特區博彩業與社會發展」一書整理)
年代 | 執政者 | 發展 |
1847 | 葡萄牙政府 | 賭博合法化 |
概述:葡澳政府沒有長期經濟政策,容許賭博業繁榮作為稅收來源。 | ||
1961 | 葡萄牙政府 | 澳門為特設賭博的旅遊區 |
概述:賭博業快速發展,由幫會組織壟斷賭博業,於葡澳政府末期引起幫會鬥爭等損壞澳門治安。 | ||
1999 | 北京及澳門特區政府 | 開放賭權 |
概述:准許外資投入,結束澳門賭博業被幫會壟斷時代,藉此重整治安及提升賭博經濟。 | ||
2002 | 北京及澳門特區政府 | 開放副牌 |
概述:澳門原本預計開放三張賭牌,但由於未取得三張副牌之一的美商威尼斯人遊說成功,遂以副牌方式,開設金沙娛樂場。 | ||
2004 | 北京及澳門特區政府 | 「金沙效應」 |
概述:金沙娛樂場以副牌經營成功,使得澳門大小博彩娛樂場如雨後春筍,共33家賭場充斥全城,帶動澳門經濟發展。 | ||
2006 | 北京及澳門特區政府 | 「經濟奇蹟」 |
概述:人均收入達28430美元之巨,首次超越香港,其中博採收入558億美元,亦首次超越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城,成為全球第一。 | ||
2007 | 北京及澳門特區政府 | 勞動階層出現抗議之聲 |
概述:每年的五一勞動節,數千勞動階層遊行抗議輸入外勞、貧富懸殊、物價飆漲、樓價飆升等經濟及社會問題。 | ||
2008 | 北京及澳門特區政府 | 收緊內地居民赴澳旅遊政策 |
概述:賭博業帶來犯罪率、病態性賭博,以及澳門更依賴賭博業發展,損害了政府的合法性。中央政府及澳門政府聯手面對賭博資本主義的負面影響及意想不到的後遺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