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承載力(carrying capacity)或有人譯為環境容受力,指的是一個生態環境所能支持某一物種之最大量,後來被應用在生態、工程與遊憩規劃等領域,概念上強調任何的規劃應考量「量」的限制,需要顧及環境承受人為改變的「能力」。因為環境複雜性與變動性,實證上環境承載力很難被定義出來,但環境承載力提供一個人類發展時思考的基礎,任何開發必須考慮會不會對環境造成難以回復的破壞,改變人類和環境間的平衡關係。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地方到底適合怎麼樣的發展,以及可達到多大規模,且環境仍能維持健康,持續提供我們生存所需的各類基本服務。例如穩定的漁產、建康的珊瑚礁、優良的環境品質、較佳的生物多樣性等。
環境條件的限制與機會
任何區域發展必須建構在對自身條件的了解,澎湖具有獨特的島嶼生態與豐富多元海洋資源的先天優勢,以及在自然的環境基礎下所形成的特殊文化景觀,如民俗信仰 、歷史、產業 文化和人文地景等,是澎湖在觀光產業全球化的趨勢下,能創造出差異性,參與全球競爭的基礎。但差異化的形成條件,同時構成了澎湖發展的限制,島嶼有限的空間不利大型社會的形成、產業類型高度依賴當地自然資源的條件、簡單的社會結構不利於提供較多的不同類型的工作選擇、脆弱的生態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等問題。特色與限制是一體兩面,尋求發展如果忽略了限制,超過環境能承載的,往往造成島嶼環境與文化難以回覆的破壞,因而失去原來的特色。在高度全球化的今日,維持島嶼的獨特性,更能提昇島嶼的價值與能見度。尊重島嶼先天條件,並非保守、抗拒發展,而是尋求如何在自然的基礎上永續發展,讓人和環境維持在良善的關係,得到適合人居的生活品質。
錢可以解決環境問題?
發展過程中有些限制可利用投資來改善,例如:水、電和交通都可以藉由技術或建立更多的設施來解決,但先天的環境條件如空間和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卻無法透過技術與資金的投入想擴增就可以擴增的。生態環境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單就物種來說,目前全世界被鑑定命名的物種約有130萬種,而未被發現命名的生物,估計可能有200萬到1,000萬種之多,意思是單單物種組成我們就可能永遠都無法完全究明了,更不用說他們之間所構成的複雜關係與功能了。當前生態環境保育缺的不只是資金,更重要的是人類對環境系統的尊重。今年8月26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要大幅擴大夏威夷州外海的「
帕帕哈瑙莫夸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禁止在超過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進行商業捕魚活動,即使是休閒漁業、科學研究均需取得批准,主要是移除人類對該海域的主要干擾,希望由海洋本身的運作,恢復穩定的生態,產生溢出效果(spillover),補充己被人類過度開發的海洋。如果靠管理就可以解決環境問題,那就管理商業捕漁就好,何需禁止大部分的漁業活動呢?任何開發過程都不可避免環境衝擊,以及增加的人口所帶來的環境壓力,如果未考慮量的問題,一味追求量的增長,一旦發生破壞,都是難以回復的。想要在破壞之後,再投入研究經費保育生態,那其實是很典型的人定勝天的思維,真的太低估了生態的複雜度了。
限制提供保護
島嶼先天的限制有時不是壞事,如果澎湖沒有狂野的東北季風每年守著海洋,限制了部分漁業與觀光業四時下海操作,讓海洋最少有幾個月的喘息時間,春天那來再生的能量。如果不是因為隔著臺灣海峽,位處邊陲,交通不便捷,未整合入區域經濟,那台灣西部都巿化、工業化和污染的問題,大概也早就入侵澎湖,又如何能保有相對較佳的海洋生態。如果不是因為小型社會,組成部門單純,那就不會發展出緊密人際關係的社會網絡,以及宜人純樸的風土人情。
經濟不是發展唯一的目的
不管是贊成或反對賭場,應該每個澎湖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渴望,只是每個人對於什麼是更好生活有不同的想像。如果發展只用經濟數據上的增長來定義,例如如觀光人數、稅收、福利或是薪資,是不是保證一定有更好的生活呢?如果代價要伴隨物價膨脹呢?如果賭場是資本投資者得到大部分的經濟利益,卻加劇社會分配不均呢?如果人數過度增長造成生活空間的擁塞和緊張呢?如果賭場帶來冶安的惡化,導致居民必須生活在相對高風險的社會中呢?如果造成生態破壞,漁業資源加速枯竭呢?如果社會因此失去良善的本質,只見金錢物慾的追逐呢?發展或許用經濟數據來定義比較明顯易懂,但那些無法用數據定義的價值,絕對是構成更好生活的不可取代的構面。
拒絕賭場讓澎湖停滯?
澎湖過去一直讓人有人口外流的印象,在歷來的賭場論戰裏,也一直被促賭方做為引入賭場的重要立論基礎。但如果看看澎湖長期的人口統計資料,澎湖人口從民國59年(最高點,約12萬人)到民國85年(最低點,90087人)期間確實是逐年減少的,之後在85年到95年約十年的期間,澎湖的人口數在9萬1千人左右變動。但在98年澎湖人公投否決賭場提案後,
99年澎湖人口卻出現了明顯增長,到今年8月為止,戶政統計結果澎湖人口數已達
10,2406人。如果以公投前的97年當基期,到民國104年年底,澎湖的人口成長率約為9%。每年人口增加在數百到1千6百多人之間,就人口來看絲毫不遜色於同期台灣其他城巿的表現。看起來第一次澎湖人不要賭場的決定,並未如促賭方所言造成澎湖社會的停滯,反而是有正面的助益。當年否決了賭場選項,減少了澎湖發展的不確定性,讓觀光產業得以全力衝刺,民宿快速增加,導致觀光人數逐年成長,擴大了觀光業規模。另外澎湖優異的自然環境資源,確實也慢慢的建立了澎湖島嶼旳國際能見度,入選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寂寞星球的報導、西吉藍洞效應、
南海四島海洋國家公園傲人的海洋資源等,都讓澎湖觀光產業的發展更具末來性。而維持了良好且友善的居住品質與環境,吸引本地人留下,外地人流入,可能都是人口增長的因素。
守護後院的冰箱
澎湖人常喜歡說海是澎湖人的冰箱,要吃海鮮到後院打開冰箱就有了, 不過這些年來澎湖人應該多少都察覺到我們冰箱中的物種愈來愈少,數量也愈來也少,代表的是我們的海洋已不再向過去一樣,可以提供無盡的海鮮。造成澎湖海洋資源枯竭的原因很複雜,對外水產交易的擴張、觀光成長導致的海鮮需求增長、過度捕撈、環境污染、棲地破壞、全球環境問題(海洋酸化、暖化)等。在很多選擇的當下,我們都應該要嚴肅的思考,是想把我們的冰箱掏空弄壞,還是要好好的考慮他的容量,並建立良好的使用觀念與習慣,讓任何一個尋常的澎湖人家還是可以有機會在家裏後院的冰箱裏找到想吃的海鮮呢?我相信關心島嶼發展的每一個澎湖人心中一定有一個澎湖該是什麼樣子的想像,10/15日不管你的立場如何,如果遠在異鄉,也請您務必回來,並投下您重要的一票,讓澎湖未來的拼圖中不缺您心中的那一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