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興起的懷舊風—澳門大學傳播系高級導師李展鵬訪談整理
(李展鵬,文化評論人,現居於澳門,也是《新生代》雜誌總編輯,著有《在世界邊緣遇見澳門》◎《新生代雜誌》(NEW GEN. Monthly,前稱New Generation)由澳門新生代青年文化會出版、澳門基金會及澳門文化局贊助,是以澳門年輕人為主要對象的綜合性刊物,1999年創刊。)
「現在的澳門年輕人興起一陣『懷舊風』,他們懷念開放賭權前的澳門:清新的空氣、不壅擠擠的街道、純樸的民風。然而以前的澳門也不只是這樣,他確實是面臨了經濟發展的瓶頸。」李展鵬若有所思的分析澳門現況。在賭權開放前,澳門是發展輕工業,但在90年代回歸前,輕工業經濟開始萎縮,那時很多工廠或商用大樓都空置,什麼都沒有的澳門未來陷入困境。緊接著,澳門回歸中國,但中國也拿不出發展政策,一直到2002年,北京政府宣布開放賭權,利用博彩旅遊業振興澳門經濟。
澳門開設賭場確實是改善了澳門經濟,但十幾年來澳門變化太快,澳門人成長記憶中的澳門通通被改變,街道氣氛不再悠閒自在,而盡是壅擠緊湊的人群,自己的居住環境被湧入大量的觀光客,超過小小澳門所能負荷,以致民眾日常生活資源:像是交通、購物,通通變得困難,致使這幾年,澳門民眾對澳門原有的自然、歷史、文化等保存越來越重視,開始會發起一些保護運動。
然而澳門人自葡政殖民時期就對政治長期冷感,一直到現在,雖然因賭場問題有漸漸開始關心社會政治,但大致來說,澳門人對公共事務的參與還是不熱絡。
期待新世代澳門年輕人的覺醒—澳門立法會民主派議員吳國昌訪談整理
(吳國昌:歷任澳葡政府第五、六屆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二、三屆立法會議員,目前是澳門立法會四位民主派議員之一。他同時是新澳門學社首任理事長,現任理事,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理事、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
「在賭權開放前,澳門人的經濟是沒有能力讀到高等教育,澳門年輕人想要念好的大學都要到外國,要不就香港台灣。」因在香港念大學而參與了「保釣運動」奠定了吳國昌的民主思想,回到澳門後繼推動民主,關心勞工運動與教育改革。吳國昌說澳門的賭場經濟確實有帶來諸多負面問題,但這些負面問題因為經濟大量的改善被稀釋隱而不見,尤其因為賭場經濟帶來的教育普及,而這些所培育出來的在地澳門年輕世代,是否能對澳門帶來新的改變,也是這一兩年才能慢慢觀察,因此賭場對澳門的影響是福是禍目前無從判定。
雖然賭場經濟的強勢發展,已經造成澳門產業單一化的嚴重危機,即使賭場產業已經開始從高峰下滑,但它的經濟效益還是足夠澳門使用,因此仍然看不出澳門政府有想要發展其他產業的能力,「多元產業」成為口號。以建築業而言,很多人以為澳門賭場能帶動建築業,然而快速蓋樓的結果是根本來不及培養新的技術人員,而人手不足的解決策略就是引進外勞,因此工人即時是師傅級的專業也未有帶來比荷官更高的薪資,無法吸引年輕人投入產業學習。
澳門是一國兩制經濟體的實驗者—澳門立法會民主派議員區錦新訪談整理
(區錦新:曾任澳門市政議員(1993年─2001年),現任澳門立法會議員。新澳門學社理事,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理事長。)
「澳門賭權開放後,本來只是一家獨大的經營,變成3張賭牌,3張賭牌又可以再變6張,目前已經有35家賭場,2018年還要再開新的。而賭檯數從300多張,到在全澳門已經6000張,雖然澳門政府說未來會以每年不超過3%的賭檯開放做為管制,但就像賭牌可以從1張變6張一樣,要怎麼管都是澳門政府自己說了算!」同為澳門直接民選的議員區錦新認為,北京政府為了做「一國兩制」的樣板,拿澳門及香港做「示範」,香港是開放陸客自由行,而澳門就是「賭場資本主義」:將賭場市場從一家壟斷到「自由化」,讓外資進駐。這樣的政策完全只著眼在經濟考量,沒有著眼整個澳門全面性發展,導致整個澳門承受不起這種吞噬性的產業,嚴重影響到澳門人生活甚至是生存權利。而目前賭場經濟受北京政策影響,更是顯現澳門「以賭為業」,未來前景堪憂。
區錦新說澳門本來就沒有水,開了賭場水更不夠用,現在澳門的水都是跟珠海買,澳門的自來水公司根本就失去功能,只能算是供水站。中國為了讓「一國兩制」政策能有信服力,主打經濟牌,而表面亮麗的GDP指數,背後卻充滿人為操作的斧痕斑斑,澳門雖然有了錢但卻失去了對經濟及民生的主控權,失去掌握自己家鄉未來發展的權利。
※發行資訊:2014年9月創刊‧第10期
發行日期:2015年6月1日
發行單位:反賭博合法化聯盟
EMAIL:antigamble@gmail.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antigamble.org
BLOG:http://blog.roodo.com/antigambl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