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劉昱明

一、 分歧的想法
在菊島觀光附設賭場,這個問題浮上檯面後,很快的,各式各樣的意見都出籠了。從堅決反對,反對、到附條件贊成、贊成、與迫不及待,希望明天就開放者。很明顯的,我們沒有辦法把社會階級、經濟能力,跟贊成或反對的立場硬兜在一塊,因為,也是有老師與公務員持贊成態度;鄉村耆老持反對態度的例子出現。正因為如此,我們還是應該回歸基本面,亦即:賭場與澎湖到底配不配、搭不搭?二、此時此刻或者長遠未來
假使博弈產業能夠發達,則廠商與觀光客所帶來的環境衝擊,澎湖能不能應付?例如:潮間帶會不會被過度開發,變身成遊樂場;旅客所帶來的垃圾,澎湖縣政府如何解決?(因為依澎湖目前的垃圾量,還需要運送到高雄才能順利處理。)對此,持贊成立場的一位鄉親,認為海洋資源生生不息,可多加利用;然師大生物系畢業的洪國雄老師,於大愛電視的紀錄片中,則表示:「五十年前的海,跟現在的海差異太大了。」其對澎湖的自然生態,深感憂心,認為澎湖的防波堤、消波塊政策,業已重創本地潮間帶的生態;毒魚、電魚、炸魚的行為,也對海洋資源,造成破壞。這個觀點,應該較具有「時間感」與「歷史感」,我們是否應留意五百萬觀光客,對澎湖環境的人為破壞潛力?

三、文化的聚焦或者失焦
博弈這個元素,跟澎湖一貫的觀光賣點,到底能不能做妥適的結合?我們能不能期待,被賭場與秀場吸引來的觀光客,也能欣賞澎湖質樸的文化,也能坐在大海邊,觀賞玄武岩地形的狀闊景緻?以前來喜歡來澎湖做文化深度旅遊的人,會不會被賭場嚇跑?這些都是博弈產業的機會成本,值得深思。

四、澎湖的孩子,賭場的孩子?
向來比較單純的澎湖孩子,在賭場進駐後,能否把持的住?會不會漸漸的、慢慢的失去純樸的稟賦?在地人會不會賭債纏身,而失去生命的勇氣?這些問題,如果我們參考美國印地安保留區賭場的經驗,則答案令人憂心,因為,那裡的孩子,有因為幼年腐敗的環境,不正義的經驗,反而離鄉背井、替換姓名,跑到都市工作。而澎湖現在的質樸民風,可否擔保賭場進駐後,本地人仍可擁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賭場帶來的工作機會,會不會反而阻礙了學生求學上進的動機?澎湖的小孩,能不能「心甘情願」的在觀光區裡做基礎勞動、真心的根留澎湖?這些問題都需要答案。

五、另一條路
令人欣喜的是,望安花宅的文化重建工程 (第一個國家級的「重要聚落」),所衍生出的文化「工作假期」,與相關的生態旅遊,以及學者倡議的風島、太陽能島計畫,都讓我們看見了澎湖觀光的新契機,賭場並非澎湖發展唯一的選擇。我們期待,博弈的議題,在未來,能夠以討論取代爭執,思考取代冒險,澎湖的青年,也能夠利用這一個機會,好好來關注家鄉的發展道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反賭博合法化聯盟 的頭像
    反賭博合法化聯盟

    反賭博合法化聯盟

    反賭博合法化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